八戒小说

八戒小说 >一个人一把枪一根箭 > 第210章 韩府袭爵(第1页)

第210章 韩府袭爵(第1页)

卫国公终究是没有挺过这个冬天,成为十年来政事到御书房论事。一日过去。第二天韩府正式发丧,各府各军代表来到西皇城。韩渠正疲于应对各方试探,忽听到府外的宣喊声。世子侧妃娘娘回来奔丧了。他赶忙又带着夫人和一众兄弟出去迎接。昨天没见到世子他就走了,是因为现在的他已经不好单独见这个已经录入王室玉牒的贵人女儿。此时女儿回来奔丧,却能给韩府带来相当一份的底气;因为身为亲王世子侧妃的她,地位堪比郡王府正妃,所以要领着阖府迎接。韩妃在府门前远远就下轿,脚步匆匆走向卫国公府,端庄秀气的小脸上眼包红肿肿,见到父亲和母亲出府,一下就再忍不住,哭成了泪人儿,悲伤的几乎不能站立。她的佩剑侍女赶忙及时扶住才没有失仪。见礼之后,韩渠和终于忍到第二天回来的韩妃,陈述种种治丧事宜,韩宁浑浑噩噩抿唇点头,要去送别祖父。北境来的佩剑侍女低声提醒:“娘娘,先让宫里的人宣读圣旨。”韩宁如梦初醒,赶紧和早已等的心焦的满府亲人言说:“圣上降了袭爵的恩旨,方才遇到王府车驾,就一起过来了,请父亲赶快焚香请入正堂。”韩渠等几人大喜,心头骤然一松。第二日就来,没有拖的太久,还是与王府车马一同到来,肯定是好消息!韩家几房老爷连忙又带领众子侄正堂接旨。不出所料,天子使差的态度很是和蔼,来的还是御书房红袍大太监。“……朕承天序治下万方,骤闻老国公病去亦不胜哀伤,然卿家不可一日无主,遂特旨降下;卿之韩氏一族,历代忠勋,彪炳千秋,忠君爱国、恪尽职守、殚精竭虑,为大景江山稳固、边疆安宁屡立不世之功,朕深爱之。今前国公溘然长逝,朕感其功,着韩家长子韩渠准承其父之卫国公爵位,加大都督府右都督职……”恭敬听完,韩家众人原本惴惴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,暗暗吁出一口气。爵还在!官职也还在!国公之爵是根本,但右都督这个具体官职同样关系到韩家能否在未来继续风光辉煌;如果无爵无官,那毫无疑问判了整个家族‘死刑’;有爵无官,虽然一时不会失去风光,长久之后必然衰败;现在有爵有官,不降等,就是天大的好事,一切照常不变。可能是皇帝陛下看在魏王府的面上,直接把老爷子生前的右都督之位给了大老爷,要知道哪怕老爷子刚继承爵位之时可也不是右都督,大都督府是最高军方衙门,右都督是仅次大都督的副手,拥有参与全国军政大事资格,缺乏大战阵经验的大老爷能授,众人觉得必然是大都督魏王说了话。因此心里更是喜气洋洋,意识到场合不合适,才赶忙收敛。堂外一同听旨的各府各家有的失望,有的平淡,也有的高兴。郑国公府代表,郑国公长子脸上翳色一闪而过,忍不住攥了攥拳。卫国公、右都督,韩渠这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儒也配?以后自己见到他,岂不是还要给他行礼叩头?郑国府大老爷身旁是恰巧回京述职的陈白象,听闻丧迅也来奔丧,得以聆听这封堪称大恩典的袭爵圣旨。从字面上看,皇帝无疑给足了韩家体面,又是发放治丧银,又是纹丝不动转移爵官,还来的这么早,好似几乎没什么迟疑。要知道以前但凡有勋贵府邸出现这种事,可都没这种待遇,皇室近几代对于勋贵越来越谨慎考量,六大开国之公已去其三,侯爷十不存半,伯爷更是不堪。皇室不止对这些功臣越来越约束,对自家宗室更甚,宗室王爷全部施行降等袭爵,一代皇子封王的找不出几个,这一代元朔皇帝也只有长子和次子得了恩荣。国家要省钱了。越来越多的宗室和勋贵会使得财政负担,对比老去后位置也去的文官,后者同样怨言越来越多。前几代人享受过了,难道还要生生世世享受?这怎么能让文臣心里平衡。祖辈的殊荣也该有尽时,如果没有功劳加身,那就乖乖退出京师,去地方上当个富家翁吧。这也是为什么魏王府林家能世代不衰的原因,因为人家特殊到有封地啊!封地还紧靠着边境,功劳,那不是信手拈来?不,甚至应该说,功劳就是魏王分的,林家掌握着几乎全部勋贵的功劳分配,他自己本身当然拥有最大的。陈白象思绪飘飘,脑中盘算想着。要想长盛不衰,就得自己手里握着真正的权柄。西北经都府,就是郑国府最大的机缘,操作得当,将陈家与陇王绑在一辆战车,自然也就不用日日看魏王的脸色,甚至将来有一日,平起平坐一些,也未可知?所以,必须紧紧将西北攥在手里,不能让其他勋贵进来分羹……陈白象的视线回归眼前,看到了欣喜若狂谢恩的韩家,不禁冷笑一声。东西给你们,也要接得住才行。一个毫无大型战阵经验的右都督,撑得起门面么?稍使些手段,等你出错还不是简单。魏王也是瞎了眼,这么看重韩家的庶女,连我家上赶着送上门去的嫡出小姐儿都不要,令祖父难堪好一阵。此事没什么人知道,却是郑国府心里的一根刺,一根深深的刺。丢人、羞耻、难堪的刺。……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